「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天淨沙·秋思》,寥寥幾句就道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光景美學。跟日本人強調「物之哀」的陰翳美學不同時,中國人在明暗之間始終堅持人文關懷的善美,於幽微寂靜之外,更多是曠達與滄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國人文藝術傳統就獨具這一份深遠與豁達,就算落在當代藝創作上亦往往流露在畫家的筆端。
來自上海的壹艺术画廊 (1-ART Gallery),今年首次參與Art Next 新藝潮博覽會便帶來中國藝術家丁志青描繪北京五環外城中村的油畫作品,丁志青對市井光景的詩意演釋,展現了中國文化獨有的入世而超越的情懷與境界。丁是一位當代現實主義的代表,從畫面來說,他拉開了畫面的飽和度,卻運用光線渲染了整個畫面的視覺點。他的畫面總以冷色為主,用大面積的螢光色奪走你的目光,從而很客觀的表現出當下社會浮躁的一面,他是這個時代的呐喊者,他的人物處理大多著重於側臉或者背影,畫面的主心從來不在人物,但也少不了人物。
第四屆新藝潮博覽會,內容分為三大系列:「新藝潮藝術家系列」、「多元系列」及「特別計劃系列:Next +」,逾七十位藝術家及藝術單位,以繽紛多元的藝術創作呈現當代藝術在不同領域及範疇的發展。丁志青作品中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精神歸宿的互動,傳承了那種將憶念化作永恒的情意結,但其藝術技巧和語言卻是普世共通的,他表現出浮躁的社會卻又不讓畫面浮躁這是難能可貴的。從人物場景的寥寥數筆,便能看出他扎實的寫實功底,但卻沒有賣弄。可說是新藝潮博覽會歷年藝展中少見的成熟作品。
丁志青的油畫,總是在講故事,描繪的並不是宏大場景和重要建築物,反而是將鏡頭投向都市中的某一個街角、某一段路或某一家小店。讓我想起美國上世紀的大師Edward Hopper(愛德華·霍普),他將美國街頭生活場景捕捉下來,至平凡的一扇窗、一張桌、一二人物,視覺上的呈現可以是平凡不過的房間,辦公間,但是他背後折射出來的意象,已超越了現實的表面。
丁志青的畫面如同靜止的鏡頭一般,告訴了我們很多他想說的。我們就如同一個傾聽者,站在他的作品前,看著他想訴說的種種…。他的畫面都很孤獨,華麗的燈光色彩反襯了人物的形單影隻,反映了當下社會的冷漠,社會信任的缺失,底層人民的忙碌。也許不是他的提醒,我們都不會駐足去注意每一個街角重複發生著的「生活」。他在尋找那種質樸,也是年齡,也是社會,也是時間,也是家鄉。
丁志青的《路邊飲啤酒三人聊天》作品,呈現了深夜路邊攤,三人喝著啤酒,遠處是一比特店員看著手機或是等待下班,三人身側斜放著自行車,應該是食客的交通工具。相信這是多數人下班回家路上常見的一景,時間是入夜不久,藍色的天,應該是黃昏的下班時刻。他們在聊白天的閒事,小雲桌的橙色是跳出來,把你的眼觀引過來注意三人。但是黃色的右面還有一人在看手機,是老闆看店無聊極了。在《綠色地面街市》畫面四方格中,丁志青仔細的處理著光影的分佈,黑色可以是冷氣空調筦道,也可以是陰影的背後,白色的光管光源,反照在綠色的漆地上,而在不遠處走過一人,點綴著快要關門的街市,室內的水果攤靜靜的盼望著晚來的客人。
《廣場偶遇二人聊天》的馬路斑馬線上,二人在閒聊,背景是大片色的紅黃色馬路,遠遠望去是一白色商業大樓,丁志青巧妙的利用街燈的射燈將公路的黑灰色反射成一地金黃。大抵是朋友遇上聊幾句,兩人動作輕鬆,估計是聊上一段時間了。丁志青在場景和人物的選取中,都間接的傳達了一種不穩定性,生活中的片刻,今天的存在並不表示明天仍在,用一句話去概括:是社會某一層人的生活記錄、他們每天的真實寫照。《黃色街燈小區入口》昏黃的街燈、路邊的告示板、三四層高的居民樓房,這些城市邊緣場景,不太確定何時一聲下令便消失。
《西瓜車販》紅色帳篷下的水果車,一個白熾燈泡下將紅色和綠色混淆,遠處天空的淺藍色,應是淩晨時分。在構圖處理上,畫面的主體主在水果車與人物,紅色的帳篷與黃色的地面將水果映照,地上拉長的人影讓地面豐富。左面的長椅和垃圾桶和右面的光線及燈柱將平面的佈局顯得立體。
#####
Asd
[ #趙氏Baby #文明生活 #壹藝術畫廊 #ArtNext #新藝潮 #丁志青 #第四屆新藝潮博覽會 #DingZhiqing ]